旧时西府这样嫁女
在过去,西府女子谈婚论嫁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固定程式,几千年周礼文化的浸润使她们的终身大事有“礼”可循。时至今日,在岐山和凤翔一些地方还保留着传统的婚嫁习俗,为我们还原了旧时西府女子按部就班地走向出嫁之路。
托媒提亲
过去,人常说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,媒人在旧时婚姻里占有重要地位。虽然一般多为男方托媒人求婚于女方,但要是女方(尤其是待嫁女子)看上了谁家的小伙,也可以主动通过媒人提亲。媒人奔走于两家之间,经过多次沟通说合而成后,女方把“庚帖”(写有女子生辰年、月、日、时的单子)交与媒人送男方。在凤翔彪角一带至今沿袭一个特别的规定:“庚帖”送出后,如果三天内双方家中平安无事,才约定相亲之事。
择日相亲
约定吉日,女子随父母来到男方家里亲眼考察,当然这是一个“互动节目”,男方叫“看媳妇”,女方叫“相女婿”,双方父母是主审。相看的内容有:看相貌、看体态、看言谈、看反应等。目的是了解对方是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,有没有什么忌讳和缺陷,从而为订婚提供依据。若双方满意,可言订婚。
送彩礼
和凤翔略有不同的是,岐山地区是在相亲后三日内,如果百事和顺,双方便缔结婚约,并按商定的彩礼(钱财、衣物、首饰等)数量,由媒人转交女家。凤翔东南乡的习俗是:男方托媒人下帖后,男方到女方家送彩礼。
下 帖
经双方择定迎娶吉日后,婚期的前一月,男方以婚书形式通知女方,名曰“下帖”。内容很是详尽,包括“开脸”时辰、落座方位、迎娶日期、入轿方向、“上头”时辰,甚至包括接送人的妨碍属相及迎娶途中是否鸣锣等细节,好似一份新妇从娘家到婆家的行路指南。
添 箱
收到帖子后,这下女家就忙活开了!将嫁女的吉日写成喜帖,送往各亲友家,这叫送“卷子”;凡接到喜帖的亲友,一般都以钱物为礼送至女家贺喜,整个过程叫“添箱”。“添箱”与添妆不同处是不将钱物直接给女子,而是给女家,这是家庭间的礼仪交往。与此同时,女子的父母也积极准备女儿的陪嫁用品。
出嫁前一天,女方要举办“上马筵席”,答谢亲朋乡邻。是日,还要接待男方前来“上头”的客人,因为他们为新娘带来各种妆饰用物和“开脸”的单子。如今,女方“上马筵席”已演变成娘家为女儿举行的婚典预演,像男方大喜之日举行的婚礼一样隆重热烈。
开脸和上头
《红楼梦》第六回说香菱:“开了脸,越发出挑得标致了,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她。”“开脸”是啥意思?原来“开脸”是新娘告别少女时代的一种标志。结婚前一日,女子即行婚前准备,一是沐浴;二是按婚书上择定的良辰与面坐方位,请儿女兴旺的巧妇为其剃拔汗毛,梳理容鬓,谓之“开脸”。自“开脸”起,女子回避同外人见面。除了“开脸”外,还要“上头”,“上头”是旧时女子出嫁前更改发型的专用仪式,就是把原来的辫子收起来盘于脑后形成云髻,还包括穿上婚服、梳洗、佩戴首饰等。与凤翔不同,岐山一带的“上头”时间多安排在新妇入洞房之时。
婚 嫁
这一天,女子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到来了!早饭用过,男方即出动花轿、“拾罗”(盛嫁妆),特派“刹割使”(多为村里的头面人物充任)、“娶女客”(选才貌出众、深通礼数、颇有声望的少妇充任)各一人,前往女家接人。出嫁女子头顶盖头(用红布或红绸制成),上插一朵鲜花,由哥哥抱上花轿,入轿前须脱掉旧鞋,换上结婚特制的大红鞋;同轿的有自家小兄弟二人,怀抱灯盏(谓之长命灯)、镜子、茶具、脸盆、梳妆匣等物伴随,谓之“压轿”。铜锣一响,即时起程,花轿在前,伴娘(俗称“送女客”)同送客随后,浩浩荡荡涌向男方家中。轿到男方门前,按规定方向停落,鞭炮即绕花轿鸣放,由婆家一少妇至轿前启帘接出新妇,“送女客”和“娶女客”掖扶新妇踏布入房。这时新郎修容盛装,头戴插花翘檐顶儿帽,足穿千层高靿粉底鞋,身着长袍,十字搭红,立于门前迎候。新妇进门途中,新郎摘去其头上鲜花,拿去插在灶君香案上,意为向灶君报上户口。到了门口,傧相用五彩粮食、小铜钱和谷草竞相抛撒在新妇身上,这叫“打草”;经过土地堂前时,厨师以擀面杖穿上两个大馒头,挑去新媳妇的盖头(凤翔一带用肉钩挑),是为驱邪之意。进得庭院,早见一香案设于院中,一对新人方并立案前,在鞭炮齐鸣中拜了天地。礼毕,夫妻携手入洞房——这时窗纸已被孩子们打破。新妇梳洗后与新郎喝交杯酒,再“摇房”(俗称“摇核桃”)。新妇站在床上,一名“花大姐”(娶女客)捧着一个装着核桃的梳妆木匣子,在她面前绕来绕去,“花大姐”口中还念着口诀:“双双核桃双双枣,生下孩子满地跑;双双核桃双双梨,生下孩子不嫌皮……”
拜门子
次日清晨,新妇由嫂子陪领,去向同族的长辈磕头礼拜,敬烟奉茶,谓之“拜门子”。承敬者要“包封子”(现钞或银圆,用红纸包起来)或赠礼品(毛巾、袜子、头巾之类)给新妇,作为初见礼。是日早饭,要以丰盛的酒宴招待为办理婚事而奔忙的劳苦功高的族人或亲友,称为“谢劳客”。席间,新婚夫妇同样要即席把盏叩拜,以示谢意。
西府的婚嫁习俗让一代又一代女子找到了她们的人生归宿,作为传承几千年的礼俗文化,有些至今仍在民间沿袭。古往今来,天下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?正像我们看到的,由于父母现实的考量和程序的规范,西府人的婚姻多了一份理性和庄重。
- 上一篇:乡射礼 周正人的竞赛
- 下一篇:没有了